滁州学院:“四重四抓”加强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(安徽《党的建设》2021年1月)

文章作者:中共滁州学院委员会组织部发布时间:2021-03-01浏览次数:52

近年来,滁州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,坚持“四重四抓”,以更高的站位、更宽的视野、更实的举措 ,探索建立年轻干部发现储备、培养锻炼、选拔使用和管理监督的全链条机制,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年轻干部队伍,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。目前,正处级干部中,45岁及以下占18%;副处级干部中,40岁以下占43%。

重统筹,抓储备,蓄足“源头活水”

加强源头建设,畅通来源渠道,坚持早发现、早关注、早压担,统筹建立人才引进、分类关注、梯次储备机制,构筑源头“蓄水池”。早发现,全方位统筹人才引进。树立战略思维,着眼学校事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全局,统筹编制学校人才引进规划,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,优先引进紧缺人才。严格考核标准,规范考核程序,确保源头质量。延伸触角,将干部发现工作挺进到“最前沿”。早关注,分类型统筹三支队伍。树立整体思维,统筹推进党政管理人员、专职辅导员和业务骨干队伍建设。落实辅导员“双线晋升”政策,拓宽来源渠道;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双带头人”和系(教研室)主任队伍建设,注重优秀业务干部源头发掘培养。早压担,多层次统筹梯次储备。树立系统思维,统筹考虑年轻干部成长结构性需要,合理设置处科岗位职数,注重拓展业务骨干上升空间。按照“三个一批”原则,换届时提拔一批、关注一批、储备一批,有计划地早压担早“墩苗”,让“好苗子”经历必要台阶、多岗位历练。

重创新,抓培养,激活“一池春水”

树立深度学习理念、倡导行动学习方式、追求学以致用效应, 在“深化、消化、转化”上下功夫,促进年轻干部锻造宽肩膀、练就真本领、提振精气神。学训结合,提升综合素质。建立导学机制,定期编印《理论学习》《高教动态》《管理参考》,调配“营养套餐”。突出政治素质培养,大力开展集中培训,精准实施专题培训。遵循各类岗位能力培养规律,“1+N”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。研用一体,提高专业能力。以问题为导向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,引导年轻干部把“问题变议题课题,课题变思路举措”,真正使学习培训的过程成为提升素质能力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。定期举办“蔚园管理论坛”,拓展和延伸学训效果,使其成为交流研讨工作的平台、考察了解干部的窗口、引领推动工作的策源地。兼挂并举,强化实践锻炼。注重实践导向,采取校内兼职、外派挂职等方式拓宽干部实践锻炼渠道。注重在基层一线、吃劲和关键岗位培养锻炼干部,探索“项目式”挂职,把重点工作、重要项目作为锻炼干部的前沿阵地,实现干部培养与重点工作推进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。

重改革,抓使用,引导“中流击水”

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,突出政治素质,坚持以事择人,以改革的精神为年轻干部成长搭建平台,确保年轻干部用当其时,最大限度激发潜能。勇于做加法,探索兼职管理。探索设置校内兼职管理岗位,选拔具有良好学术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兼任教学管理工作,为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。敢于做减法,切实推进能下。实行职务任期制,同一岗位连续任职一般不得超过两届;倡导回归学术,鼓励从事管理工作时间较长的“双肩挑”干部回归教学科研岗位。善于做乘法,推进交流轮岗。对一些素质好、能力强、潜力大,但经历单一的优秀年轻干部实行交流,深化轮岗性交流,注重培养性交流,推进考验性交流,使年轻干部在多岗位历练中丰富阅历、积累经验、增长才干。每轮中层领导人员换届交流轮岗60%以上。严于做除法,强化刚性约束。严格落实“凡提四必”,严把政治关、品行关、能力关、作风关、廉洁关。加强领导班子和中层领导人员考核,强化考核结果运用,推动能下成为常态。

重激励,抓管理,永葆“一泓清水”

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、激励与约束并重,持续优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,培育和谐向上的文化生态,营造竞进有为的创业生态。日常管理有“硬度”。制定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,坚持抓早抓小、重在日常经常,从点滴抓起、从具体问题管起,对年轻干部在思想、工作、生活作风等方面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早提醒、早纠正、早处理,多当“保健医生”。关心关爱有“温度”。工作中带着真情管、带着关爱管,落实谈心谈话、结对帮扶等制度,注重人文关怀。时常与年轻干部谈心交流,对工作中的成绩、优点给予充分肯定,对遇到的困难、挫折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,既督促、又爱护,让年轻干部在理解关爱中成长。激励担当有“力度”。制定激励全校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,综合运用政治激励、物质激励、精神激励、工作激励、组织激励等方式,树牢讲担当重担当的用人导向,弘扬善作善成的实干精神,强化克难攻坚的责任担当,大胆地用、实在地奖、该容的容,引导广大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。


责任编辑:吴文杰